虽然对我这个上完大学的人来说有点晚了,但是观点不错,仅供参考,转载一下
今天继续教育的话题:
上大学必读,你去大学学什么?
谈大学教育前,我们先玩个好玩的测试。
测下你的思维阶段和模型。
题目很简单:
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,你怎么办?
A:你嚎啕大哭,悲愤地像马景涛同学一样地天问:
为什么?为什么?
为什么世界对我如此的不友善呢?
我到底做错了什么?
为什么要受到如此的惩罚?……
呵呵,亲,你还处于幼儿园思维阶段,
标志就是:条件反射似的情绪思维。
遇到问题完全受情绪支配,
你的情绪,远大于你的思维。
你其实还是个婴儿,
无力面对这个世界。
即使你牛高马大,
但面对任何人或者事,
你基本上属于总是受伤的那一个。
现在搞清楚马景涛的咆哮,
为什么会赢得不少人喜欢了吧?
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处于情绪思维阶段,
所以喜欢他的情绪宣泄。
情绪其实会陪伴我们一生,
但是理性的人,在处理问题时,
会尽量抛开情绪,
不让情绪影响自己的思考。
B:如果你认为,你的困难是一个叫张三的坏人故意刁难你造成的,
从此你恨死张三了。
呵呵,你的思维进入了小学阶段。
你开始学会用“好人和坏人”来划分你的世界。
当然,你永远处于“好人和正确”的立场位置,
与你不一样的,都划在坏人和错误的一边。
小学思维的标志是:
真理和固化思维模式。
简言之:我永远是对的!
即使我错了,也是情有可原。
这类思维很容易进入仇恨情怀——
恨死了那些跟你作对的坏人,
恨不得把他们都消灭掉,再踏上一只脚。
这也是中国人最常见的思维模式。
展开一下:
前几天正好看了一则新闻,
说跳广场舞的大妈大爷们,
非要占据篮球场跳舞,
还暴打那些想打篮球的孩子。
这些大爷大妈的思维就属于小学阶段——
他们永远是对的,正确的。
你不认可他们,你就是坏人。
所以他们年轻时,
打老师,告长辈是正确的;
年老了,要求年轻人必须让着他们,
尊重他们。照样是对的。
有意思的是,网上流行的观点:
不是老人变坏了,而是坏人变老了。
——这个思维也属于小学阶段,
还是在用坏人、好人来划分这个世界。
只不过立场正好颠倒一下,
但思维模型是一样的。
C:你分析认为,张三是因为他二大爷的舅舅当了个芝麻官,所以他欺压老百姓,他之所以跟你作对,是嫉妒你比他帅……
你打算利用你的帅气,把张三的老婆加情人都勾引了,来报复他……
恭喜你,你的思维进入了中学阶段,
标志就是:你的视野开始拓宽,
你懂得要收集尽量多的信息,
用尽量客观的态度去分析你遇到的困难……
你开始尝试,并琢磨解决之道。
但是,由于既定思维的影响,
(比如,你无法丢弃“自己是正确”的立场)。
你以为你在客观地收集信息,
其实你有选择性的忽略对你不利的信息,
只选择对你有利的一面。
——这个过程是不自觉的,你自己不能区别。
所以,最后,
你的信息收集并不全面,
你对问题的分析偏颇的居多,
分析到位的时候很少。
你很容易把事情解决得南辕北辙。
D:假如你这样分析遇到的困难:
常规困难还是特殊困难?
别人是否遇到过?
张三是故意刁难你,还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的正常行为?
如果你是张三,你会怎么做?
如何解决困难,有几条途径,
每条途径的优劣是什么?
从哪里入手?
……
呵呵,恭喜你,
你进入了大学思维!
大学学习,最重要的课题是什么?
上大学,最最首要的课题是什么?
你到大学最该学什么?
记住这句话:
将你的所有知识和思维“体系化”。
建立属于你自己的“体系化思维”。
或者叫系统思维。
在此之前,
你所有的知识和技能,都处于碎片化状态,
你要通过大学,把它们整合起来,
变成一个体系,一个系统。
形成属于你自己的“浑然一体”的思维模型。
碎片化知识是没有力量的,
在社会上随便遇到一点困难,
就足以击垮你。
但是系统化知识及思维,会形成合力,
真正帮助你抵抗遇到的所有困难。
大学之所以成为我们人生的分水岭,
根源就在这里。
到了大学,
你才知道如何建立自己的体系化思维,
如何整合自己的所有知识和能力,
让他们形成合力。
假如你没有学到这一点,
你的大学基本上白读了!
我遇到过很多人,
知识很多,
多偏多怪的知识点,都知道,
但是真遇到问题,
他们所有的知识居然都失效了,
无法幻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—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现象。
这个现象,
从思维角度看,
根源就是“体系化”思维没有建立,
知识在脑子里仅仅处于堆砌的、碎片化状态,
没有形成一个有效运转的系统。
我们以此来看下伍继红的栗子:
她第一份工作是3000元的教育工作,
但是她和同事有了矛盾,
于是辞职了。
如果伍继红拥有大学系统思维,
她应该这么想:和同事的矛盾是怎么造成的,
她的责任大还是我的责任大?
能不能调和?
假如不能调和,
我辞职是在惩罚她,还是惩罚我?
即使非要辞职,
那下一份工作在哪里?
找到了再辞如何?
——这就是体系思维教会你的东西。
但是,伍继红身上看不到这些,
她似乎是负气辞职——情绪思维。
她后来人生的所有选择,
几乎都出于本能
——没看到她任何动脑子的一面。
别说系统思维,
连简单的碎片化思维都看不见。
基本处于幼儿园思维阶段。
系统思维的几个基本面
每个人的思维模型是不一样的,
所以其建立的思维体系也不一样,
千万不要以为有标准答案。
假如要咬文嚼字,
也可以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体系。
只不过,
有些人的体系是属于杂乱无章的、
受情绪控制的而已。
我们这里所说的体系和系统,
是指有章的。
即使有章,每个人还是不一样。
我们谈几个基本章法。
一个科学合理的思维体系,
应该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:
目标
目标永远是任何体系的中心。
我在大学,曾经和老师争论过这么一个话题:
如何确定我们人类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?
姐的问题大概是这样的:
在有上帝以前,人类的发展由上帝指引,
上帝作为人类的参照系,
指引着人类的进步。
(特注:“进步”的概念来源于上帝,意思是离上帝又进了一步。)
但是,
上帝后来被尼采搞死了。
上帝一死,尼采自己也发了疯。
这个疯子,搞得人类失去了参照系。
没法证明自己干的对不对了——
(在逻辑学和人类学上,自证是没有意义的。)
身在此山中,
人类是看不清楚自己问题的。
地球(迄今)又是孤独的,
没有其他高级生命的参照系。
那么,如何证明人类的发展没有走偏?
我们如何才能自己证明自己是正确的?
记得,
当时跟老师进行了很激烈的争论……
最后,老师的回答大概是这样的:
上帝死了,但是“进步”的概念照样存在,
人类的进步照样看得见。
最简单的判断是:
你今天的知识,超过古代了吗?
我们对这个世界,对宇宙的认知,
是不是在不断拓宽?
人类在是否在不断地探索,
是否在扩张自己的认知领域,
人类的活动空间、范围,是否远远超过了从前
——这就是“进步”。
只要人类在进步,
就说明,人类发展的方向基本没有错……
想起这个话题,
就是想说,
教育和知识传承的社会学功能,
其实是帮助人类的“进步”。
这就是为什么,我开篇会谈
教育要求每个人都要有向上的人生,
因为只有每个人都有向上的愿望,
社会整体才会指向进步的方向。
马克思之所以认为东方文明属于亚细亚模式,
就是他发现东方文明过早的进入一个死循环,
失去了“进步”的意义。
大家都喜欢玩“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”的转圈圈游戏。
(当然,这是题外话,我们不展开。)
对个人的来说,
如何向上(别理解为“向上爬”哈。)
需要让自身的目标,
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大致一致;
假如不幸,你的目标,
正好完全等同于社会发展的目标了,
那姐恭喜你,你已经拥有了信仰。
——这就是为什么说,
共产主义是一种信仰。
当然,大部分情况下,
我们大多数人做不到如此伟岸。
个体的目标一般比较肤浅。
但是,再肤浅的目标也不能急功近利,
否则,你的体系就会因急功近利而坍塌。
举个栗子。
很多家长,把上大学当成目标灌输给孩子。
而这个目标,太急功近利,
也太容易达成。
所以孩子一到大学就失去目标和动力。
(目标都完成了,你还要人家干吗啊?)
本来大学只是起点,
因为家长的急功近利,变成了终点。
这样的孩子,别说在大学建立自己的体系化思维了,
他能把大学勉强混完,就不错了。
但是,这个不能怪孩子,
得怪家长。
你过早的把你的短浅的目标,塞给了孩子,
强迫他们接受。
当你的目标一实现时,
孩子的目标也不见了——
他的内心就必然坍塌……
如今有多少,
动不动就在闹自杀的孩子,
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的孩子……
不知其父母是否反思过自己?
现在再回想一下,
从你一读书开始,老师就会念经一样的对你说:
同学们,要有远大的理想……
放进你的体系中细细回味下,
是否体会到教育真正的苦口婆心?
工具和方法论层面
限于篇幅,我们不展开了。
你从受教育开始,就在学习各种方法论和工具。
比如运算能力、综合能力,归纳能力,
分析分解能力,比较能力、抽象思维能力……
我个人而言,比较推崇逻辑能力。
我认为逻辑学不好,
其他工具都会运用不好。
( 要提示的是:逻辑是分层分级的,单一逻辑,基本上等于碎片化逻辑。)
到大学,你所建立的体系,
需要把你所有的工具和能力纳入其中,
让它们浑然一体,形成你面对世界的利剑
——练出利剑的标志是:
你是否清楚地知道,
这些工具,什么时候该用?
用那些?怎么用?
认知层面
主要包括对社会和人的基本认知:
对社会,你要知道其运转的基本的规则,运行规律。
对人,要有起码的人性认知。
知道人和人的差异,
其实就是思维背景和方式决定的。
视野和视角问题。我们谈两点:
其一,大学要有一个OPEN的视野。
所谓的“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”,
你可以没去过别的地方,没去过国外,
但是你要对他们有基本的了解。
而不是只看到你自己眼睛所见的地方。
对国家来说,闭关锁国为什么吓人,
就是夜郎关起门来自嗨,以为自己过着全世界最幸福的日子。
对个人来说,你的视野,决定你思维体系的边界,
进而决定你人生的高度。
也就是说:你视野的范围就是你的人生范围。
所以,高晓松要说:
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。
谈的就是个视野问题。
你看不到远方,
那就只能有眼前的无聊和琐碎了。
其二,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多个视角。
你了解的视角越多,你看的越清楚。
视角有个简单的分类,叫局部视角和全能视角。
很有意思的是:
全能视角其实是孩子的视角,他认为他全知全能;
局部视角才是客观视角,因为只有上帝才全知全能。
关于视角问题,曾经有个这样的实验。
给几个孩子放录像:
小朋友A拿着皮球进来,放在箱子里走了。
小朋友B进门,玩了下皮球,然后一脚,把皮球提到床下面了。
于是老师问孩子们:
请问小朋友,如果A进来,他会去哪里找皮球啊?
幼儿园的大部分孩子都会回答:他会去床脚下找,
因为他们“全能”地看见:皮球在床下面。
以为A也会知道,什么都看得见,
假如孩子回答:去箱子里找,他就学会了局部视角。
他开始知道,每个人都有他的局限性,
A把皮球放在了箱子里,
他不知道B做的事,
他只会根据他所掌握的的信息,做出判断——
认为皮球还在箱子里。
物理上有个很有意思的黑箱实验,
似乎叫薛定谔的猫。
就是告诉你,
在现实中,没有人拥有真正的全能视角,
所有的视角都是局部的。
(你拥有的局部视角越多,越容易接近全貌。)
很多人谈论热点新闻,
以为自己拥有的是全能视角,
其实只是你从报道中获得的“全能视角”
——报道者给你看到什么,就是什么。
他告诉你,薛定谔的猫是死的,
你就以为真死了……
其实,薛定谔的猫生死未卜。
只有一个人身处事件当中时,
才发现自己很多问题看不清楚,
这就是当局者迷的原因,
当局者本来就只有局部视角。
理性
理性最重要的是功能是排除情绪思维。
大多数情况下,情绪只会干扰你的判断。
对你解决问题几乎没有帮助,
甚至还有副作用。
比如,你看不惯别人,就想暴打人家一顿,
或者给人家一刀子,
下个毒什么的。
就属于情绪思维。
前几年复旦的投毒案件,
居然发生在研究生之间,
让姐真心木有想明白:
哇靠,这孩子咋读的大学啊?
……
从微信公众号九维凤凰
转载,阅读原文
我们无需你认同文章观点,但希望能打开你的智慧之门,让你的思考,从一维变成九维。